上一段婚姻

别人走过的错误的路不要再走,时过境迁,岁月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但是抽象的模型不也就是这样,适用与不适用完全在于一个人的理解。谈谈上一段婚姻吧,故事的主角不是我。

听着马克西姆·姆尔维察的那些钢琴曲确实不错,与那些流行歌曲相比,他给人留下的 是 心境的臆想,你想处于怎样的环境就去想象怎样的环境,不需要触摸真实的草原、大地,也不需要狂力地奔跑去追寻那些未知,这就是真正纯音乐所带来的效果,将你的思考随着音符的跳动与舒缓变化带到生活在真实世界里面完全忘我的境地,身体没有重量,你不是坐在座位,而是仅仅虚无的飘荡着,如愿如心。Croatian Rhapsody,听这个狂想曲吧~~~

婚姻、恋爱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我没有资格去阐述这个东西。所以只是叙述。家就是这样,穷的叮当响的时候,你连考虑婚姻的资格都没有,追求那只是一种奢侈品。王子与公主的婚姻,在哪儿见过,安徒生童话里面有过,我们在电视上看过,富豪们的婚姻或许也算是一种吧。所以要么文艺创作,要么靠资本堆砌。对于一个30多岁的农村小伙子来说,还没结婚确实是让家里发愁的一件事,老人家眼看着周围差不多的孩子都结了婚,而且孩娃子都慢慢的会跑了,心里那个着急啊。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家里五个孩子吃了这顿下顿就不知道在什么地儿了。结婚?可笑!孩子都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也不管不顾呢。老二死的早,听说是因为小时候挑挑拣拣的不好好吃饭饿死的,大概也正是1968那个年代吧。也是,那么艰苦的年代,死的人都一片片的,还挑拣地吃饭,唉。唯一的一个女娃娃是老大,早早的就过门了,老大老四也都渐渐的结了婚,房子也都有了,该分的东西也都分了,那个年代孩子多,都是分家过日子,结婚了谁不都是东西往自家口袋里兜,习惯了,也就作罢了,两家媳妇都感觉自己从老家里面分得东西少,能再拿点啥?房子都是新盖的,虽然现在来说不值几个钱,而且还是土坯房,四方桌是九成新的,能怎么着,再分也就剩下两把老骨头了,要是能分也就分了吧。两家媳妇都挺会过日子,现在过得也不错了,在村里也算是有点人气的那种,现在回头看,她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时老的分给我们什么了?就那几样东西,我们现在不也过的很好了吗?呵呵,也是哈,过日子全都在与一家人怎么混,没什么都一样。我就很怀疑了,为什么当时为了一个盆子罐子的还要争呢?Why?其实吧婆媳的关系确实是个微妙的关系,老太太就是跟俩个媳妇合不到一块去。也别说,俩媳妇之间更是合不到一块去,以至于俩兄弟见了面也是陌生生的感觉。当初要那么多孩子干嘛呢,又不孝顺,又不在身边,老婆婆现在老了,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两句话。

呵呵,老大和老四不管怎么着算是结婚有了孩子,家事也就不管了,倒是老三一直让老婆婆挂记着。三十岁的人了,不管家里多穷都得让孩子先有了媳妇放心过日子呗,不管这日子是好是坏,一步步来吧。左盼盼又盼盼,最后还不错,30岁的光景终于娶了个媳妇,还好,个头挺高,170多,比丈夫都高点,眼睛稍微近视,只是当时谁又配什么眼镜啊,庄稼人不兴这东西。晚上走路的时候打着手电筒看路还是有点困难。经过老大和老四的婚姻之后,老婆婆家里也就穷的叮当响了,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在身边了总不能也分家吧,所以老婆婆就跟着这个三儿子过日子,老伴走的也早,就剩下她一个人了。老三呢,在兰州做园艺活儿。在那儿四姨有个活可以让他衣食无忧的干着,挺好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事情开始有了改变。老婆没有跟着一块去兰州而是在家带孩子。过了没多久,老婆嚷嚷着要男人回来,可能也是自己一个人在家操持的太累,再加上一个老婆婆和孩子需要照顾,就更烦心了,可能老三也能体会的到,就把老婆跟孩子一块都接到兰州去了,留下了老阿妈自己。其实说来,老婆婆的身子骨挺好的,60多岁的人了,下地干活一点问题都没有,照她说的,年轻的时候跟大男人在公社一块耕地犁地一点都不比男人差,可能体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练出来的吧,呵呵。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老婆跟孩子相跟着老三,老太太自己一个人在家操持那些田地。事情本来就这么解决了,可是变故还是发生了。到了兰州,那儿的生活挺好的,老三依然在那家医院里做园艺,老婆就在家喂喂孩子啥的,挺舒服的。老婆一天突然跟老三说,我们回家!老三当时还纳闷呢,这样的生活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要回家?但是不管怎么说,老婆执意要回家,老三能有什么办法,那就回家呗。拾掇了一下,辞了工作跟四姨到了别就回到了那个临河的小村庄。这一回就再也没有了这样的城市生活了。也可能是在兰州呆的时候有点长,老三回来的时候有点懒散,农田的活也不知道怎么弄,也不怎么想干,不过多少还是干点,因为那时候刚刚开始农业责任田制度,各家干各家的了。家里没什么底子只能靠着田地上的那点收成了。这样的日子过了有大约三年,第二个娃出生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娃,第二个是男娃,老太太挺高兴。而且都快成了全家的乐宝了。再苦也不能苦着孩子吧,所以有什么好的都留给孩子吃。家里穷日子过惯了,能有一点白面就算是好的,玉米面的窝窝头那是最常有的事了。现在老婆婆看见都是把剩下的菜倒掉都是心疼的唠叨上好几句:这多浪费啊,你们就是吃黄牙根了。意思就是剩下了也不能倒掉,最起码人不能吃了,鸡鸭狗猫的还能吃。呵呵,老人家都是那个苦日子过来的,咱们这个年代的人哪有那个想吃杨树叶子都吃不到的年代的体会呢。呵呵。。。农村日子过这一天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农忙的时候很早就出门下农田收庄稼整地,时间一溜烟就到了黄昏了。下雨雪的日子吧,啥也干不成,除了睡觉整整家里的伙计儿就是在床上睡一觉,或者相约几个邻里打牌。呵呵。什么祸福相依啥的啊,老婆婆现在想来就唉声叹气,什么福啊,什么积德啊,这辈子吃了一辈子的苦,福没享到,祸事一堆。第二个娃娃六岁那年,第一个娃娃九岁。老三没有再去兰州干园艺那个活,老婆不让再去也就罢了,在家里面做豆腐、卖豆芽啥的,留下了一些手艺。家里喂了一头牛,光景也算是一天好过一天,虽然家里依然穷的叮当响,每天的饭桌上还是窝窝头野菜饼,但也算是幸福,媳妇老妈再加两个可爱的娃娃,这日子在农村也挺好的了。

一天老三媳妇带着两个娃娃到东边预制板厂那片野草地里面给牛割草,两个孩子就在那里一块玩,看这个草看那个草,一会儿姐姐喊着弟弟到那边去看一棵草。那棵草长在一根水泥预制地下管道里面,姐姐站在高的地方能看到里面,弟弟个子比较矮看不到,就使劲的掰那个水泥管道想爬上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草。等到他也要爬上去了,水泥管道没有任何征兆的倾倒了,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右边大腿上,瞬间就没了知觉,姐姐直接就吓哭了,老三媳妇也吓坏了,急忙抱着孩子去找车去医院,东邻居家孩子他二叔截了一辆车就急匆匆的送孩子去镇上的医院,本家老四知道了也火急火燎的往医院赶,毕竟是家族大事,不管怎么着这事得出面。到了镇医院,直接没停就直奔县医院,因为镇上直接整不了,幸好县医院里有个村里熟悉的人,还不错给收下了。大腿粉碎性骨折,钢钉、秤砣,这就是二娃娃此后一年的生活。现在还好,看着走路没有留下太大的毛病,阴天也没有喊着腿疼。现在看着他走路也是急匆匆的没有一瘸一拐的样子。还真得感谢那个老医生,但是也罢,名字估计连他也记不清了吧。不管是拉了一屁股帐也好,还是家里揭了个底朝天也好,二娃娃算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而且一切正常,恢复地很好。

但是接回家后,没过几个月,他妈---老三媳妇跑了!!!Why?至今连这俩孩子都没有搞明白,他们妈妈为什么撇下他们姐弟俩就这么一走了之。看着二娃娃一块玩耍时,也从没听他提起过任何关于妈妈的事,过得相安无事的样子。此后的日子这俩孩子就在这样的单亲生活环境下长大了。

这就是上一段婚姻,从老三30岁开始到40多岁结束,就此终结。

不管离婚也好,什么也好,孩子终究是长大了。那个二娃娃算起来应该也有我这个年龄了吧。 差不多。老三现在也得小60岁的人了。也到了老婆婆当年的那个年龄了,呵呵,但是体力上已经有点赶不上当年老婆婆了。老婆婆,小90岁了,中秋节回家看见她来着,背已经弯了,听说是70多岁那年家里养蚕摔倒在了木头边沿上,此后就没正过来。人老了连骨头都不好正了。隔壁的老大娘不也是嘛,摔倒了想正过来,医院却不给整,只能卧床不起了。

婚姻是什么?谁知道呢。第二次看《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就感觉这里面的爱情是美好的,而且都是没有婚姻的爱情,挺好的,但是看完之后总想给自己的想象去强加一个结果那就是婚姻,不管是悲剧还是喜结良缘。婚姻或许就是大部分人认为的-爱情最终的硕果吧,是与不是都不重要,关键在于理解。

那首钢琴曲已经N多循环,最后换了一首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