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腾讯微博、说说、个性签名三大产品
微博现在在中国算是最火热的互联网产品,从新浪的迅速成型到平台开发再到腾讯的1亿微博用户,随后的搜狐等纷纷跟进,这一切都证明着一个国外复制的神话。
试推想一下,倘若国外不能诞生Twitter这款产品国内会不会诞生同类的产品呢?答案是:在正确的用户引导和体验下完全有可能。
以腾讯为例,短消息平台本身就存在,QQ空间的说说这应用是在2010年才更改了此名称,疑为微博让路。从产品的功能来说与微博极为相似,限定的输入字数,允许转发,允许评论。这些都与围脖的功能一致。但是腾讯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开发,只作为空间的一个应用来对待,当然虽然随后加入了添加视频链接和图片功能延伸了它的功能特性,但是依然没有走出简单应用的手掌心。腾讯拥有业界所称的最强大的用户体验,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将这一简单的应用化为Twitter呢?
首先,本身作为空间的应用模块,在初始阶段就为它的功能和定位做下辅笔,其次腾讯拥有强大的用户群既是好处也有风险,在庞大的用户群下,对产品的定位转变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腾讯本身就没有挑战与此的意味。这都证明了说说只能沦为一个空间应用。
腾讯微博与其说是对国外的模仿不如说是对国内新浪等模仿秀们的一种产品反击与自卫。个性签名从空间应用到客户端的编辑其实是一个完美演变的可能,但是却没有发生。再看现在的QQ的客户端,我们不得不发现体积越来越庞大,腾讯的平台从3Q大战之后才开始有了更为互动的转变,但是作为互联网的大佬未免有些无奈之闲。从营利到用户数,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互联网老大的地位,但是它没得到用户的尊重与敬意,却是骂名不断,带来的后果就是一旦有新的产品出现,腾讯只能拿用户开刀跟随开发新的产品,但是用户没有新的感觉与体验,腾讯的依赖只不过是庞大用户群,但是在今天开放平台驱使下,用户依赖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从独立自营利开始转向平台提供双方营利。所以说腾讯不是不受尊敬,只不过做事太没数,中庸之道没学一点,霸气外露,却总拿出国外的例子作为国内的第一,这严重影响了腾讯内部的文化,就有一位腾讯高管曾经十分委屈地对记者说,我们一直在创新,却招来骂名。
对,是这样的,但是反其观,创新在哪里?编码上?用户体验?界面设计?这一切都会为你的产品贴上模仿的烙印,因为没有产品从无到有的思想在里面………
未完待续。。。